近期据知情人士透露,星巴克公司(NASDAQ: SBUX)已与私募股权公司、科技公司等机构取得联系,考虑其中国业务的多种可能性选择,其中包括可能的股权出售。据悉,该进程进入了同时向多名潜在买家发出问询的新阶段,也就是“加速期”。
彭博此前报道称,星巴克正在评估其在中国——其第二大市场的运营情况。该公司已警告称,中国市场面临宏观经济和竞争压力,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等公司已成为中国本土的主要咖啡企业,后者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和创新的产品组合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截至3月底,星巴克在中国的净收入约为7.4亿美元,而在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瑞幸咖啡同期的净收入为12亿美元。
中国市场作为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场,2025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星巴克全球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1%,可比交易量下降2%。其中,北美同店销售额下降1%,可比交易量下降4%。相比之下,中国同店可比交易量增长4%,与美国市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2025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星巴克全球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1%,可比交易量下降2%。其中,北美同店销售额下降1%,可比交易量下降4%。相比之下,中国同店可比交易量增长4%,与美国市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截至3月底,星巴克在中国拥有超过7750家门店,但是在中国同店销售额却同比下降了6%,净利润缩水近24%。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在4月底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在产品供应和价格发生变化后,有证据表明中国市场取得了进展,并“希望继续巩固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势头”。截至第二财季末,星巴克在美国和中国的门店占公司全球组合的61%,分别开设17122家和7758家门店。
管理层表示,正在努力寻找最佳的发展道路,包括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探索。布莱恩•尼科尔表示,正努力了解公司的中国业务,在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星巴克需要弄清楚如何扩大市场,并探索出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上升,星巴克的做法也是有迹可循。如麦当劳公司和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均将其在华业务的股份出售给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以促进增长并更好地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早在去年的时候,已经有消息传出星巴克考虑出售中国业务股份,当时星巴克的回应是:公司致力于中国区业务的发展和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护。
除了在华业绩本身外,最新的关税政策也和星巴克息息相关,首席财务官Cathy Smith则表示,咖啡豆进口(美国),以及从中国市场采购的饮料原料,是受关税影响很大的两个领域,公司正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关税带来的风险。所以股价接下来的表现也会部分聚焦在关税政策前景的进展上。
关税对星巴克影响:
关税增加:若星巴克采购咖啡豆的来源国(如巴西、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等)被加征关税,进口成本将显著提高。例如,美国对中国或欧盟对拉美国家加征关税时,星巴克需支付更高价格。
成本占比:咖啡豆是星巴克的核心原材料,占产品成本的较大比例(尤其对黑咖啡等品类),关税成本可能直接转嫁给消费者或挤压利润。
今年以来星巴克的股价“并不好过”,表现一直落后于大盘,截止5月19日,累计跌幅达到近7%,自3月份的高点至今回落将近28%,其“重返星巴克”转型计划成效仍有待进一步显现,在4月份公布最新业绩后,尽管盈利喜忧参半,但股价一度大跌近6%,其在北美的可比交易额和在中国的可比客单价持续下滑是投资者缺失信心的主因,当前的市盈率为30.77,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如果星巴克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等环境的同时,通过其战略举措、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张来实现增长,保持盈利能力的同时支撑估值,股价则有望摆脱自4月初以来的相对低位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