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2025年8月29日公布二季度业绩超出市场预期的同时,据报阿里巴巴已开发一款较其旧款芯片更强大的新芯片,阿里巴巴在9月首个交易日的港股市场,单日飙升18.5%,创下三年最大升幅。直接对应市场对于阿里巴巴核心业务增长强劲下,AI与云业务进一步突围的信心。阿里巴巴最新公布其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收入实现了三位数的百分比成长,而云计算销售也实现了超预期的26%成长。对于市场来说,自研芯片更是重磅的惊喜。
自研AI芯片的重大意义:
阿里巴巴成功开发新款AI芯片(主要针对推理任务),并计划由国内晶圆厂生产,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突破算力封锁,保障供应链安全:在美国对高端GPU出口施加限制的背景下,阿里自研芯片并转向国内制造,是寻求算力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步。这能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为国内AI产业发展提供更稳定的算力保障。
兼容性设计降低迁移门槛,生态构建是关键:新芯片据悉与英伟达软件架构兼容,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相对轻松地将现有为英伟达芯片编写的程序迁移过来,大幅降低了开发者的迁移成本和生态构建阻力。这有助于吸引用户,加速国产芯片的应用和迭代。
潜在的性能与成本优势:有报道称,阿里新芯片在运行特定大模型时,延迟可降至英伟达同类芯片的七成,电费节省一半。若能量产并验证,将显著提升其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
带动国产半导体产业链发展:阿里转向国内制造,并将封装基板等环节的国产化率大幅提升,这无疑会带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封测、材料、设备公司)的技术进步和业务增长,形成集群效应。
而从估值来看:
阿里巴巴当前的估值,反映了市场对其传统电商业务增速放缓的担忧,但也开始部分体现其 AI 与云业务的增长潜力。
传统业务支撑:作为核心现金牛的电商业务(淘天、阿里国际营收占比近六成6),为阿里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这是其估值的基础。
AI与云业务尚未完全体现:尽管阿里云收入增长加速(最新财季同比增长26%23),且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23,但市场可能尚未完全将这部分高增长、高潜力的业务价值纳入其估值体系中。
利润承压:激烈的外卖价格战等因素,导致公司整体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4%2,短期内对利润构成压力。
总的来说,阿里巴巴的最新业绩展现了其在核心业务上的强大韧性和在AI领域的坚定决心。短期利润受到外卖等业务投入的影响,但AI与云的强劲增长和巨大潜力为其未来估值提供了关键支撑。自研AI芯片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保障自身发展主动权、拥抱AI时代的重要战略举措,市场会密切关注阿里云能否保持目前的加速增长势头。帮助阿里巴巴打开新的估值空间,推动市场从 “传统电商巨头”的估值模型,向 “AI科技领军企业”的估值体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