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热点 > 苹果新品不涨价拖累股价,“增长优先于利润”信号明确

苹果新品不涨价拖累股价,“增长优先于利润”信号明确

苹果公司本周如期发布新品,在推出iPhone 17(包括更轻薄的iPhone Air)后股价下跌,在周三的美股科技股创新高的情况下,苹果股价逆市跌逾3%。直接对应的是,苹果新品没有涨价,而是自己承担起了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在本周新品发布之前,一些分析师预测价格会大幅上涨,或者寻求其他途径来弥补关税成本,比如提高存储空间更大的iPhone版本的成本——尤其是在特朗普总统即将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情况下。然而,苹果的调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Pro机型的价格确实从 999美元涨到了1099 美元,但苹果通过将基础存储容量翻倍至256GB来减轻价格冲击,苹果也没有提高手表型号或新款AirPods Pro 3的价格。

Apple

背后的战略布局

除了价格没有上涨外,本次新品最大的亮点是,iPhone Air配备了高密度电池和全新的处理器,起价为999美元。这表明,苹果准备承担关税成本,以抵御来自三星的竞争。尽管苹果预计,关税将使其在本财季损失逾10亿美元。

iPhone Air将与三星电子的Galaxy S25 Edge展开正面竞争,分析师对路透社表示,这可能是与三星第七代折叠式手机竞争的垫脚石。苹果首款可折叠iPhone预计将于明年上市,其功能将与三星电子和谷歌相媲美,保住市场份额(特别是中国市场)。

当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已趋于饱和,竞争白热化。在中国,苹果正面临华为强势回归以及其他本土品牌在高端领域的有力竞争。一旦涨价,将会直接劝退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导致市场份额快速流失,保住用户基数是苹果一切服务业务和生态系统盈利的基础。

对于苹果打算如何缩小与谷歌等公司之间的差距,发布会没有发表多少评论。谷歌利用其最新旗舰手机展示了其Gemini AI机型的功能。该公司依靠与ChatGPT开发商OpenAI的合作关系,为其设备上的许多人工智能功能提供支持。

消化关税成本的底气

特朗普推动科技制造业迁回美国的举措直接冲击了苹果的全球供应链,该供应链目前主要仍位于中国,最近也转移到了印度。因此,苹果对运往美国的iPhone产品征收25%的进口关税,除非苹果自行承担或通过转移生产来减轻这一关税,否则这一惩罚措施可能会大幅抬高产品价格。

苹果拥有消费电子行业最强大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常年在40%以上)和巨额的现金储备(超过1600亿美元)。这意味着它有足够的资本来短期消化这部分额外的成本压力。它可能通过挤压供应链利润、内部效率提升、或调整其他产品线的定价来部分对冲这部分损失。但是苹果不太可能无限期地承担关税成本,行业观察人士还将关注苹果向印度转移生产的速度是否足够快,以避免未来的关税,或者2026年是否会进一步涨价。

对苹果盈利前景的影响

毛利率承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产品毛利率下降。关税成本直接计入成本项,会拉低整体硬件业务的利润率。这也是为什么股价会立即下跌——投资者看到的是短期盈利能力的下滑。

盈利预期下调:华尔街分析师很可能会因此下调苹果下一个财季的每股收益(EPS)和净利润预期,从而给股价带来持续的短期压力。

维持销量和市场份额:如果策略成功,稳定的价格能稳住甚至提振销量,从而保证总营收不至于下滑得太厉害(甚至可能增长)。

综合来看,当前苹果之举会让外界看到盈利压力,市场需要看到后续的财报数据来验证:销量的增长是否能足够抵消毛利率的下滑?服务业务收入是否因用户基数的稳定而保持高速增长?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股价会修复并再创新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证明此策略失败,股价可能面临更深度的调整。

最近的新闻